留学群

目录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11篇)

字典 |

2025-09-10 15:48

|

【 liuxuequn.com - 论文写作 】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 | 论文范文 | 论文致谢 | 论文答辩 | 论文格式 | 论文写作

  表现手法广义上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所采用的特定语句组织方式,用以表达思想和情感。本文将整理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供大家参考。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在多数同学笔下,议论文总是呆板有余,轻松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枯燥有余,文采不足。夫子说教般的语言,枯燥呆滞的文字充塞于议论文中,这样的文章即使讲出了一番道理,终究难以讨人喜欢。同学们要记住,在确保论点正确、语言严密、论证充分的前提下,文采斐然的议论文会有着更强的说服力。想让议论文语言“靓”起来,就要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而修辞就是给议论文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

  一、巧用比喻,增强议论的形象美

  议论文在于表明观点,阐明道理,而有不少观点与道理抽象而深奥,如果直截了当地分析,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词、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欣赏中考满分作文《选择》的精彩片段: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蓝天;如果你是海鸥,就选择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选择清澈;如果你是腊梅,就选择清寒。文中用雄鹰、海鸥等的选择来比喻人生的选择,形象而生动。

  二、巧用引用,增添语言的文采美

  议论文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来说理,不仅言简意赅,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

  1.引用古诗名句,打造语言典雅美。谈“立志”,可说“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谈“勤奋”,可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论学习要有恒心,可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谈“爱国”,可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引用名言警句,打造文章的思辨美。谈“追求”,可用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还可用莱辛“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谈“积累”,可用列宁“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的积累做起”,还可用罗丹的“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积累的工夫”……

  三、巧用排比,展现语言的气势美

  排比可增加文章气势,强化文章情感。排比议论说理,既可以增大信息量,使文章行文紧凑,又可以增加说理的气势。培根《谈读书》开篇就用了一组排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你在诗意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

  四、妙用问句,打造文章的波澜美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小说行文的展开要有波澜,同样,议论文的行文也要富于变化。议论文行文,要避免平铺直叙,可采用设问,既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也使文章呈现波澜美。而反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反问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不容置疑。议论文巧用反问,能增强说理的气势。再请看中考满分作文《诚信是什么》的精彩片段:诚信是什么?是诚实?是信用?是真诚?是热情?诚信是什么?是幼稚?是青涩?是无能?是愚蠢?一百双眼睛里有一百种诚信。一百个人给我一百种答案。反问句、排比句的使用,不仅使文章更有文采,也使文章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1. 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 借景抒情

  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 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 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 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 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看似诗中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8.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 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 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 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亦称“烘云托月”。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12. 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 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而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诗歌是最活泼、最有亲和力的一种。它和散文结合,成为散文诗;和戏剧结合,成为歌剧。

  节奏

  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每当一次新的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使人感到亲切、愉快。颐和园的长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亭子,既可供人休息,又可使人驻足其中细细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而在走一段停一停,走一段停一停这种交替重复中,也会感到节奏所带来的快感与美感。一种新的节奏被人熟悉之后。又会产生预期的心理,预期得中也会感到满足。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达到协调、散漫趋向集中。众人一起劳动时喊的号子,队伍行进时喊豹口令,都有这种作用。

  可见,仅仅是节奏本身就具有一种魅力。

  语言也可以形成节奏。每个人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各有固定的习惯,可以形成节奏感。这是语言的自然节奏,未经加工的,不很鲜明的。此外,语言还有另一种节奏即音乐的节奏,这是在语言自然节奏的基础上经过加工造成的。它强调了自然节奏的某些因素,并使之定型化,节奏感更加鲜明。诗歌的格律就建立在这种节奏之上。然而,诗歌过于迁就语言的自然节奏就显得散漫。不上口;过于追求音乐节奏,又会流于造作。不自然。只有那件既人损害自然节奏而又优于自然节奏的、富于音乐感的诗歌节奏才能被广泛接受。这种节奏一旦被找到,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通行的格律。

  诗歌的节奏必须符合语言的民族特点。古希腊语和拉丁请;元音长短的区别比较明显,所以古希腊诗和拉丁诗都以元音长短的有规律的交替形成节奏。有短长格、短短长格、长短格。长短短格等。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都是由五个长短短格和一个长短格构成,叫六音步诗体。古梵文诗主要也是靠长短格构成节奏、德语、英语、俄语,语音轻重的分别明显,诗歌遂以轻重音的有规律的交替形成节奏,如轻重格、重轻格。

  中国大典诗歌的节奏是依据双语的特点建的,既不是长短格,也不足轻重格,而是由以下两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音节和音节的组合。汉语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而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顿。顿,有人叫音组或音步。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必须指出,顿不一定是声音停顿的地方,通常吟诵对倒需要拖长。顿的划分既要考虑音节的整齐。又要兼顾意义的完整。

  音节的组合不仅形成顿、还形成逗。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显著的那个顿 初中数学。中国古、近体诗建立诗句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句诗必须有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其音节分配是: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林庚先生指出这是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一条规律。并称之为“半逗律”。他说:“‘半逗律’乃是中国诗行基于自己的语言特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这也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上的普遍特征。”

  揭示了“半逗律”,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句子凑成了四、五、七言却仍然不象诗,原因就在于音节的组今不符合这条规律。揭示了“半逗律”,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六言诗始终未能成为主要形式,就因为二二二的这种音节组会无法形成半逗,不合乎中国诗歌节奏的习惯。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读四言诗觉得节奏比较呆板,五七言则显得活泼,其奥妙也在于音节时组合上。四言诗,逗的前后各有两个音节。均等的.切分,没有变出。五七言诗,逗的前后相差一个音节,离变化于整齐之中,读起来就觉得活泼。

  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这是构成诗句的基本格律。符合了这条格律。就好像为一座建筑物树起了柱子。至于其他格律,如平民、对仗,不过是在这柱子上增加的装饰而已。中国诗歌的格律似乎很复杂,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总结:合乎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昼夜的交替,月的圆缺,花的开谢,水的波荡,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动,担物时扁担的颤悠,打务时手臂的起落,都可以形成节奏。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一)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词类活用

  1、妆、服:莫不靓妆丽服(名作动,戴着……妆饰,穿着……衣服)

  2、栉:栉比如鳞(名作状,像梳齿一样)

  3、丘:檀板丘积(名作状,像山丘一样)

  4、云:樽罍云泻(名作状,像云一样)

  5、状:无得而状(名作动,形容,描述)

  6、下:壮士听而下泪矣(名作动,流下)

  7、觞:最可觞(shāng)客(名作动,劝人饮酒)

  8、吏:吏吴两载(名作动,作官)

  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关于语文考试技巧是什么

  一、卷面印象好常能得高分

  高一的学习为高考奠定基础,所以每一场考试都是积累知识的关键。养成好的考试习惯也是相当重要。考试后,由于考试老师要改的卷子非常的多,老师阅卷的时候比较艰苦,所以对于作文不会详细去看,大部分的老师都只是看开头和结尾,所以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

  二、吸引老师眼球往平均分上挤

  那么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卓越教育高一语文家教老师建议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因此,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在高一期间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高考是相当有利的。因为高考中,试卷都是由两个或以上的老师阅卷评分,并采取这些评分老师的平均分作为最后的得分,所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技能从高一培养的非常重要的。

  三、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高一语文家教老师发现阅卷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所以学生在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语文的学习关键在于积累,从高一抓起。期末考试时最学期学习的总结,花费多点精力,把知识积累起来才能不断的进步。

  学好语文的三不要原则简介

  不要一头扎在语文课本内”读报刊、看小说、听诗歌、看话剧、分析范文等,也是在学习语文。当然,课本应当首先学好,因为“课本是经过精选的一课之本。

  不要一头扎在题海中”怎样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呢?林老师表示,要做精选过的练习题,认真查找丢分点,总结经验,让自己每做一套习题都有新的收获。不要做很多重复又无效的练习,那是无用功。

  不要一头扎在课堂里”不要闭门读书,要有活跃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比如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采访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看一些经典话剧可以多了解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参加作文大赛、辩论大赛等能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学生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1.背字典。不是在开玩笑,当然,发明这个方法的不是我,是已故名家钱忠书老先生;

  2.每天坚持写一段200字的豆腐块,没必要要求字字珠玑,主要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你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3.多上类似于教育类的相关教育网站,下载名校试卷,各地复习诊断试卷等,熟悉知识点与考试技巧。

  4.多看一些伟人传记。不仅能起到励志的效果,对于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给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5.即使暂时看不懂也要每天都读几篇文言文。读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语感,经常的接触对于语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6.读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来就用汉语去理解文章。学着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此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

  7.没事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成语接龙等的游戏;

  8.每天早上起来,哪怕是走走路,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你的思想生活更加丰富;

  9.偶尔做首诗,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词汇到底够不够,哪方面的词汇量不够;

  10.尽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非主流词汇;

  11.多看点高考试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试卷。有时候吃透一篇好的试卷精析比闷着头做十套卷子管用;

  12.对于高考语文的前三项题目,在平时训练中,遇到自己做错的拿本子记下来,没事的时候翻翻,无须特别记忆也一样能记得住;

  13.早上大声朗读课文,不仅是用声音,还要用心读;

  14.做词汇选择题目的时候,对于近似的词汇,多念几遍,培养语感。别以为语感可有可无,早早晚晚他会让你大吃一惊;

  15.阅读文章完成题目类试题,在读文章的时候切不可一字一句死抠,也不能一目十行。只要按照正常的速度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第一感觉;

  16.针对作文进行专项训练:一周一篇作文,切记构思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时不时练习一下为某段话拟个题目;

  17.不要试图压题,猜题。只需要按照正常复习步骤循序渐进即可;

  18.针对各种文体的文章做下专项练习;

  19.写作的时候要收放得体,别搞得憋半天好容易憋出个思路,一下笔就收不住,记住一句经典成语:过犹不及!

  20.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

  21.每天看看电视新闻,读读报纸,至少30分钟,少玩手机电脑!

  22.在兜里准备一个手掌大的小本和笔,碰到好的语句和词汇,记下来。可不是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准备记;

  23.每天看十五分钟广告。经典的广告往往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24.培养反向思路,换个角度能让你的文章先声夺人。当然,要在言之成理的范围内;

  25.培养在作文中驾驭情感的能力;

  26.多看看《荷塘月色》,多体会修辞的运用;

  27.不要以为语文学得好就能读懂名著,但是名著看得多语文也差不到那里去;

  28.看看小小说,试着写两篇。小小说惜墨如金的精简能让你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29.多记两首诗,尽量用诗人的角度理解诗歌;

  30.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想一想有什么例证;

  31.每周练习一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段话;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鄙视bǐ 荆棘jí 彷徨pánghuáng 生吞活剥bāo

  B、讪笑xiàn 叱骂chì 嗫嚅nièrú 立锥之地zhuī

  C、陨落yǔn 厮守sī 蹒跚pánshān 唾手可得tuò

  D、窒息 zhì 隘口yì 琐屑suǒxiè 千载难逢zǎi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背影》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年轻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永久的悔》是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老年时对母亲行为表现事的回忆。

  B、《铁骑兵》的作者是曹禺,他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杨毓 晋。杨朔,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日出》是继《雷雨》之后的又一部杰作。

  C、《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作者艾青,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席慕蓉的《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现代抒情诗。纪弦的《一片槐树叶》借物抒情,借一片槐树叶抒发了对故乡、祖国的怀念之情。

  D、《钦差大臣》是俄国作家果戈理写的一部讽刺喜剧,它通过骗子一封信的内容揭穿了以市长为首的一群贪官污吏的各种丑态,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xx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B.今年收成不好,地里仅长了几颗粮食。

  C.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

  D.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

  6、默写填空。(5分)

  ①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

  ②《送别》一诗中直抒发作者离别愁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醉里吴音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

  ④遥望是君家,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十五从军征》中反映封建兵役制度极不合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宽容,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

  宽容, , ;

  宽容, , 。

    二、阅读(46分)

  (一)(12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曰:“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8、解释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

  ③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④先驱曰:“天子且至!”

  9、翻译句子。(4分)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10、皇上劳军两次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才“按辔徐行”,从这里可看出什么?这些与表现周亚夫有什么联系?(4分)

  (二)(10分)

  长城谣席慕容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1、本诗的主体意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最后一个诗节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2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4)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5)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6)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7)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8)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9)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10)不仅仅是孩子们。

  (11)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

  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12)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3)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14、第(3)段中“异乎寻常的味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15、请任选一句,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16、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出你读了的感想。(4分)

  (四) 人生如下棋(12分)

  父亲喜欢下象棋。那一年,我大学回家度假,父亲教我下棋。

  我们俩摆好棋,父亲让我先走三步,可不到三分钟,三下五除二,我的兵将损失大半,棋盘上空荡荡的',只剩下老帅、仕和一车两卒在孤军奋战,我还不肯罢休,可是已无回天之力,眼睁睁看见父亲“将军”,我输了。

  我不服气,摆棋再下。几次交锋,基本上都是不到十分钟我就败下阵来。我不禁有些泄气。父亲看看我说:“你初学棋,输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知道输在什么地方。否则,你就是再下上十年,也还是输。”

  “我知道,输在棋艺上。我技术不如你,没有经验。”

  “这只是次要因素,不是最重要的。”

  “那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奇怪地问。

  “最重要的是你心态不对。你不珍惜你的棋子。”

  “怎么不珍惜呀?我每走一步,都想半天。”我不服地说。

  “那是后来。开始你是这样吗?我给你计算过,你三分之二的棋子是在前三分之一的时间内失去的。这期间你走棋不假思索,拿起来就走,失了也不觉得可惜。因为你觉得棋子很多,失一两个不算什么。”

  我看看父亲。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后三分之二的时间,你又犯了相反的错误:对棋子过分珍惜,每走一步,都思前想后,患得患失,一个棋子也不想失,结果一个一个都失去了。”

  说到这,父亲停下来,把棋子重新在棋盘上摆好,抬起头,看着我,问:“这一盘待下的棋,我问你,下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想也没想,脱口而出:“赢啊!”

  “那是目的。”父亲不满地看了我一眼,“下棋最基本的原则是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每走一步,你心里都要非常清晰:为了赢得什么,你愿意失去什么。这样才可能赢。可惜,大部分人都象你这样,开始不考虑得失,等到后来失得多了,又过于考虑得失,所以才屡下屡败啊!其实不仅是下棋,人生也是如此呀!”

  我看着父亲,又看着眼前的棋,恍然顿悟:人生不就是一盘待下的棋吗?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棋刚刚摆好,还没开场;有的人,棋已经下了一半,得失参半;而有的人,棋已经接近尾声,尘埃落定!

  人生如下棋,不管多么精彩的棋,其中总有遗憾。

  人生也不如下棋,下棋最大的好处是:如果你下错了,还可以接着下。

  17、文中的哪两个成语可以概括“我”下棋前后的不同失误心态?(4分)

  18、父亲说:“……其实不仅是下棋,人生也是如此呀!”从正面理解,“如此”应该指: 。从反面理解,“如此”则是指:

  。(4分)

  19、的标题和中心内容都在于阐述“人生如下棋”的生活哲理,为什么文尾又说“人生也不如下棋”呢?这不自相矛盾吗?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的生活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4分)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材料:

  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A

  7、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痛伤;:宽容,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心灵的枷锁。宽容,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能驱散心灵的阴霾

  8、① 驻军 ② 到 ③ 使……锋利 ④ 将 。

  9、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放马奔驰。

  ②命人告诉周亚夫:“皇帝敬重、慰劳将军”

  10、可看出周亚夫军纪严明,军令畅达,治军有方。(2分)这些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的“真将军”本色。

  11、长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威武古老的长城。

  13、借梦境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14.体现在寒冷带来肉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振奋坚强两个方面。

  15.⑴“一丝不苟”本义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风一个劲地往“我”身上吹的情形,表现了天气非常寒冷。

  ⑵“开小差”本义是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了下雪的季节,雪还没

  下的情形,富有情趣。

  16.寒冷意味着挫折和苦难,它就像盐一样,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14、不假思索;患得患失

  15.心中要有做人的原则,有所得必有所失,不要一味的追求得,有时还要学会放弃;某些人正象“我”下棋一样,开始没有考虑得失,等到失去很多,又患得患失,导致前后的失败,一事无成。

  16.不矛盾。下棋下错了,还可以重新摆局接着下。人生关键的几步走错了,则后悔莫及,无法挽回。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一、听说训练:6分

  认真听读一段文字(两遍),然后完成 13题。

  1.文中鲁迅所说的一句话是 。

  2.他们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柱石中的他们指的是怎样的人?

  3.这篇短评的中心论点是( )

  A、火柴灭了,却引起了熊熊大火。

  B.愿意做点燃社会主义熊熊大火的火柴的人是高尚的。

  C.火柴一擦就着,一吹就灭。

    二、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造诣zǐ菲fěi薄 鞭笞t 敷衍yan

  B.伺候s 恩宠chong戎rng机 胆怯qu

  C.打盹 duen踵zhong气馁 nei 蹊 qī跷

  D.瞩目 zhǔ顾盼 pn 漠视m 汲取j

  5、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呕心沥血 珠联壁合 大声疾呼 轻描淡写

  B、风靡一时 通宵达旦 漠然置之 泰然处之

  C、名副其实 住立街头 锲而不舍 琼楼玉宇

  D、驰名中外 涣然一新 雍荣华贵 漫卷诗书

  6、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言过其实(实际)襟怀坦白(正直、诚实)不关痛痒(疾苦)拍案而起(桌子)

  B.无法曲宥(宽容)斤斤计较(过分计较) 概莫能外(概括) 富贵不能淫(迷惑)

  C.张罗买卖(招引、接待)得过且过(并且)但求无过(只) 接踵而至(脚后跟 )

  D.因人而异(根据)设身处地(假设)无济于事(补益 )襟怀坦白(如实说出)

  7.下列各句中是主谓句的一项是()

  A.哎呀,天! B.校园里的桂花开了。

  C. 多美的石笋啊! D. 我的圆规呢?

  8.下列各句中谓语是由主谓短语充当的一项是()

  A.他的精神很好。B.李勇大力士。

  C.仙都风景优美。D.两扇大门两个铜环。

  9.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事长/ 向别时圆?B.剑外忽传/ 收蓟北

  C.但闻/ 黄河流水/鸣瞅瞅D.满面尘灰/烟火色

  10.下列各句,排列顺序已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他咬上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

  ②可是,看着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

  ③雨又迷住他的眼

  ④样子真想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⑤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

  ⑥刚跑出不远

  A.①⑥⑤③②④ B、④①⑥⑤③②

  C.④②①⑥⑤③ D.④⑤③②①⑥

  11.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2.下列诗文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山河破碎风漂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B不闻爷娘唤女声,只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B、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C、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的评价。

  D、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三、现代文语段阅读:30分

  (一)

  ①我国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要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②穷人拒绝了他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③不吃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④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⑤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⑥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⑦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⑧这个穷人很有骨气:看你那副脸孔,那种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⑨当然,有人会说,这个人干吗不去劳动呢?⑩问得对,但是,要知道,那时候土地是私有的,他没有土地如何劳动?○11也会有人问,他干吗不去找工作呀?○12问得也对,但也要知道,在那个社会里,同样没有穷人的就业机会。○13这样,他只好饿死了。○14不吃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14、这段文字选自 写的 一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15、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材料证明了孟子所说的 ____。这种论证方法是________。

  16、这段文字既有记叙,又有评论,请用||标出这它们的分界。

  17、这段文字共有四个问句,其中有一个与其它三句不同,请抄出来:

  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那副脸孔,那种神气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这个故事很有名,它有什么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们都是成功者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旁人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情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 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20、第①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 。

  21、第②段中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2、第③段中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中的经历、感受次序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作者围绕论点,是从两方面来论述的,这两方面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变

  ①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的品着茶。女儿笑盈盈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有什么事就说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是不是太傻了?

  ②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自己的女儿说道:现在农村乡镇的条件的确挺苦,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③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的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④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⑤就是您老人家呀!

  ⑥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24.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

  25. 这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6. 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_______;其二是 。

  27.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河东凶亦然()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④、以告富者()

  29.梁惠王移民移粟施政的实质是什么? 3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二)

  机关算尽太聪明, /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 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31、

  ①这首诗与课文《 》同选自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者是清代的。

  ②诗中所表现的人物是,她的失败正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

  ③课文内容通过环境描写封建贵族之家的特点,其中又重点描写 、 、三位姑娘的居室,从侧面显示了居室主人不同的性格和情趣。

  32、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句运用了和等修辞方法。倾、尽的意思分别是 、。

    五、作文:40分

  议论文写作:做任何事都有第一次,在众多的第一次中,有的轻而易学就成功了,有的略作努力即成,也有的这些第一次或多或少都留在了你的记忆中,也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感想。

  以《第一次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一事一议式的议论文。500字左右。文内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等。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一、基础

  1、默写或根据提示填空。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胜事空自知。,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4)弃我去者,;乱我心者,。(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6)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4分)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心领神会B。安求其能千里也/心安理得

  C。执策而临之/束手无策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量齐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9分)

  潇洒是一道kè shǒu()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nèi hán()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种悠闲的潇洒,。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kè shǒu()nèi hán()

  4、请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4分)

  风景包罗万象清静豪迈悠闲

  按要求完成第6—8题。(9分)

  今年,广州市将主办第16届亚运会,志愿者将会成为其中的亮点。据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透露,广州市委市政府从政策、资金和人力上充分保障亚运会志愿服务事业,已成立亚运会志愿者项目前期筹备小组,主要由亚组委人力资源部和团广州市委的领导负责,充分利用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经验和优势。假设你是第16届亚运会特邀小记者,你将参与以下活动。

  6、给你一个机会去采访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开头你该怎么说?(3分)

  7、请你为所有参与本次志愿者行动的共青团员们设计一条富有号召力的服务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0字以内)(2分)

  8、请你来主编一期亚运小报,你的报名是什么?你将设置哪些小栏目(小栏目不少于2个)。(4分)

    二、阅读

  (一)马说(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1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怜悯和善行的距离(17分)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我这样想。

  ③一个抓完药的大妈推了推老头:“老张别睡,你儿子呢?”老头遽然睁眼,回答:“回家了。”“怎么把虚弱的.老爹单独留在这儿呢?”我可怜起他来。

  ④一个护士问了一声,就走到旁边的房间里去,我听见她和别人的高声攀谈:“老张家真可怜,连两百块都拿不出,他儿子回去借钱了。”我是不是帮他些什么,我想。“你冷不冷?要不要我脱件衣服给你?”我问老头。老头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拒绝了。“或者,我扶你到护士房里的火炉前坐着等?”我再次提议,老头眼巴巴地往房里望了一眼,犹豫半天,说:“不打紧,我儿子很快就来了。”

  ⑤“你干什么?”当我还想提议时,过道里突然传来争执声,护士抓着一个汉子,汉子手里,抱着从病房里取出的一床棉被。“没见他快冻死了吗?”汉子走过来,用棉被把老头包裹起来。见他这样,护士默许了,老头抬着感激的眼,对汉子说:“谢谢,谢谢。”

  ⑥我像被狠狠掴了一个耳光,这里的人,几乎都在同情老头,可没人真正为他做些什么,包括我。怜悯和善行之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距离。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13、文章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5、请说说生活中你与文中的“我”或者“汉子”相似的经历,并谈谈感受。(5分)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

  “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除了上述的技巧外,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等知识。

␥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第1招———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

  阅读中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但前提是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只有具备了整体阅读的能力,才能完成和文本对话过程中的多元思考,才能根据文意和题干的要求回答好阅读试题。具体说,首先要快速阅读全文,捕捉文章各段的关键语句和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中心、主旨、行文思路和情感基础。例如: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渗透了哪些科学精神和科学道理;议论文要明确文中论述的什么问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论据材料;记叙文主要写了什么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线索是否明显等。这些内容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要思考到位并且一定要准确,若有一点偏差后面答题全盘皆错。整体感知立足全文,强调于“感”,落实于“知”,“感”与“知”也就是信息筛选整合的过程。接下来要依据整体感知的内容,深入思考文章的主体和局部,重点是对关键语段和关键词语的理解,努力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再从局部回到整体思考,对全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圈锁题干要求回答的内容,完成和文本的对话。

  第2招———

  多角度思维,缜密筛选信息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考生要根据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同文体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我们要善于筛选各题干要求的明显信息,更要学会筛选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包含在文章内容和主旨之中的隐含信息。以20xx年市中考现代文散文阅读《被遗忘的稻草》第18题为例:第3段中加点词语“战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回答这道题我们从语段中能读出“稻草”在田野中急切地想被人发现,他因兴奋而颤动。我们还要读出隐含信息,“稻草”是不甘心被遗忘的。看见牛来吃草兴奋得抖动草叶,盼望被发现。在分析关键语句时更要注意思考问题的缜密性。仍以20xx年市中考试题《被遗忘的稻草》第19题为例: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条曲线说明了什么?第20题:第6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麽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这两道题的问法乍一看似乎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可是理解全文内容之后就会发现这两道题都在考查考生对文中内容隐含信息的理解,19题着重于稻草本身不屈服恶劣环境、不甘心被遗忘这一点来回答,20题要从全文积极向上的主旨出发,想到稻草不仅不甘心被遗忘,而且盼望被发现、被利用,以此来体现自身价值。这正是文章的关键之处,属于较难的阅读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考虑的周密、严谨,这是阅读得分的关键所在,答较难的阅读题最忌只理解字面意思而不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第3招———

  流畅完整的组织语言,准确严密的表述答案

  如果说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既能把握文章的整体阅读又能分析品味文章关键语段和词句,并能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情感这已经具备了答好阅读题的较强能力,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把想好的答案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以往有些考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正确的,但在表达时却因语言组织不严密、说话不完整而丢分,这是得不偿失的。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切忌只用词或短语来回答表述性的问题,更不能盲目的片面的用文中原话答题。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提炼筛选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答题,切忌说含糊的话,更不要答非所问,写了不少字,结果徒劳无益。例如20xx年市中考说明文第16题: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有些考生只写因为镜廊有反射的作用,结果失分。从答题结果看,考生读懂了文章内容,但从语言表述看并不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分为两种:一种要求准确简洁,另一种则要求生动、典雅、优美。前者能力不足,造成答案偏颇或多而不准;后一种能力不足,造成语言干枯无味,缺乏感染力。在复习中,一定要有意识的提高这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表述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生活积累。现代文阅读中,往往会要求考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个性感悟的问题。即我们平时说的开放题。要想答好此类题得满分,语言表述是非常重要的。或评价、或鉴赏、或品味、或简述、或建议、或倡导等都要有完整缜密的语言表达模式。力求准确、流畅、完整地组织好问题答案。

  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网的资讯,请访问: 论文写作

本文来源://bylw.liuxuequn.com/a/5204865.html
延伸阅读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写论文是常见的任务,它能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论文呢?以下是一些整理的论文写作指导细节,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指导论文写作细节内容怎
2025-09-10
✦论文设计的基本理论一、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熟悉工程造价的各个环节及程序,分析并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分析关于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5-09-09
反思生活后,我们常常会有新的见解,记录这些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铭记这些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通常具备一些共通特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期刊论文写作培训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一〗期刊论文
2025-09-09
在我们深刻体会某些事情时,可以通过写心得来记录思考,促进个人进步。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写心得很困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公文写作与论文写作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并收藏。公文写作与论文写作
2025-09-09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论文是我们常常接触到的工具,它能够分享经验和交流观点。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文期刊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和阅读。␥论文期刊指的是
2025-09-08
导语:拥有广阔的思维方式,再结合一些具体的论证技巧,能够让文章既流畅又扎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作基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议论文写作手法六种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
2025-08-21
许多高中生在写作时偏爱议论文,要想提升议论文的质量,关键在于素材的积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愿能对你们有所帮助!❂高中议论文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1、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
2025-08-24
议论文在作文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是五个主要考点之一。写作需要丰富的素材,范文870网小编特此整理了一些万能素材,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欢迎阅读!◆议论文写作素材简短摘抄◆(1)引言成
2025-08-31
在学习和工作中,论文是研究学术问题的重要工具。什么样的论文才算优秀呢?以下是一些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能为需要的朋友提供参考和帮助。▣高中议论文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1、好的
2025-09-04
导语:不同题材的作文需要相应的素材积累,包括情感、道德、科技、自然和文化等方面。素材丰富,写作时便能顺利展开,这是获得高分作文的基础。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方
2025-09-06